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丨2025年11月13日在线发布
为深化东西部高校图书馆业务交流与协作,加快AI技术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与管理流程中的赋能与应用。10月31日,“慕课西部行计划”2.0【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青海大学图书馆】文献保障工作组代表,携手陕西、青海多所高校图书馆馆员,在北京共同参加了“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应用——聚焦AI场景化实践”培训会。
会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显芳会见了专程来京的陕西、青海高校图书馆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峰一行,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在交流中回顾了今年“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和进展。

张斌在培训会上致辞,并作题为《AI赋能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思考》的专题报告。他为东西部高校图书馆同仁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环境,重点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范式转变、服务模式迭代升级、空间功能战略重构的转型路径与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强调,战略引领、服务重构、技术驱动、生态协同和人才革新是未来发展的五大支点,高校图书馆应紧密锚定教育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指引,深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力争“十五五”期间全面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赋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当天下午,“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组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举行,来自东西部17所高校图书馆的27名馆领导及业务骨干参会。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小静、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于静、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峰共同回顾了两年来“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从蓝图到实践的历程,从需求调研、资源共享、教学支持、科研服务、馆员培训五个方面分享了阶段性成果。与会代表立足本馆实际,围绕资源建设、馆员培训、智慧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技术赋能及文献共享机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创新提出项目联合攻关、馆员短期跟岗、信息素养讲座共享等交流合作方式。大家一致认为,“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既是打通东西部高校资源壁垒、实现优势互补的战略支点,也是优化资源配置、赋能东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北京高校图工委与西部高校图工委紧密协作下,聚焦行业发展前沿,在业务交流培训、工作机制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扎实成效。双方围绕红色文献保护、修复与研究等课题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依托业务交流与专业培训,不断深化东西部馆际对话;以智慧图书馆与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为契机,共同提升教学科研支撑能力,逐步形成了东西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