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论坛成功举办,共话数智转型中的使命担当
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丨2025年11月13日在线发布
10月22日,由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承办的首届“北京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青年馆员在图书馆数智化转型中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北京地区23所高校图书馆的59名青年馆员代表,大家齐聚一堂,共探未来,共话担当。论坛由北京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安然主持。

论坛启幕,北京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斌致开幕寄语。他首先对与会青年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数智化浪潮正推动图书馆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也为构建全新的“智慧知识生态”提供了无限可能,而青年馆员凭借其技术亲和力与创新活力,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生力军与先锋队”。张斌鼓励青年馆员主动实现“三个转变”——从技术使用者转变为服务设计者、从资源守护者转变为知识活化者、从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淬炼“三个维度”能力——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务实作风,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矩阵,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双重使命,共同谱写高校图书馆事业更加辉煌的崭新篇章。

在“大咖说”环节,论坛特邀两位学界青年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霍朝光副教授分享了《基于大模型的文献资源学科自动分类》的前沿探索。他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大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脉络,介绍了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大模型技术实现科学文献的学科自动分类,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主题的学科归类与识别。这项研究为图书馆资源的知识组织与智能标引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方法支撑。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鹏翼副教授则以《探索人智协同范式的图书馆知识组织与服务》为题,从人工智能赋能信息组织环节、多模态知识组织、数据驱动的信息组织、智能体协同与人智共创四个维度深入阐述了人智协同如何重塑图书馆知识组织与服务的新范式。精彩的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与热烈提问。

在“青年说”环节,三位来自不同高校的青年馆员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实践与思考。清华大学图书馆李津以《未来已来,守正创新——数智化转型背景下读者服务创新实践探索与思考》为题,探讨了读者服务在数智背景下的创新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张薷围绕《智慧图书馆框架与青年馆员的双向赋能》,剖析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与人才成长的互动关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尹成芳则以《能源特色高校“教-练-赛”三维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探索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为例》为题,介绍了其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创新模式。三位青年馆员的分享,展现了立足校本、勇于探索的专业精神。

论坛的高潮出现在“思享汇”环节。与会青年馆员围绕“数智赋能与融合创新”与“青年馆员的使命与成长”两大核心议题,分小组展开热烈而深入的圆桌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大家结合工作实际,直面数据孤岛、技术落地、能力焦虑、角色转型等共性挑战,交流经验,碰撞观点,凝聚共识,现场气氛活跃,智慧火花不断迸发。


最后,北京高校图工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小静为论坛作总结发言。她以“新”“实”“变”三个关键词概括了本次论坛的特点与意义:一在“新”,本次论坛是北京地区首次专为青年馆员搭建的全新交流平台,是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尝试;二在“实”,论坛主题务实、内容充实,与会者的发言体现出直面现实、理性思辨的专业精神;三在“变”,她强调,面对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青年馆员应在角色定位、思维方式与实际行动上主动求变,共同推动新时代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引领、协调与服务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组织,在凝聚区域力量、引领业务创新、促进协同发展方面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同时承担北京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及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管理中心的职责,在本次论坛的策划组织与落地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区域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中心枢纽”的担当。本次青年馆员论坛的顺利召开,是图工委及其秘书处聚焦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激活事业发展内生动力的一次重要举措,也是北京高校图书馆界积极回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投身数智化转型浪潮的生动实践。未来,北京高校图工委将继续携手各成员馆,为青年馆员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搭建更广平台,共同推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在守正创新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